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蒜的鳞茎,营养丰富,化学成分复杂,富含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开胃健脾、驱寒除湿、抗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不仅是人们喜欢的食品和调味品,也是常见的天然保健品。大蒜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在介绍大蒜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遗传因素、生长环境、贮藏条件和加工方式对大蒜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水是新鲜大蒜中最主要的成分,每100g 新鲜大蒜中水含量约为70g,其次为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挥发油等。另外,大蒜中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1]。
1.1 糖类
除水之外,糖类是大蒜中最主要的物质,包括单糖、低聚糖和多聚糖。大蒜中单糖主要为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等,含量较少。大蒜中的低聚糖主要是由蔗糖和果糖结合而成,此外,还存在一部分棉子糖等。低 聚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热量低,具有显著的抑菌效 果。多聚糖是大蒜糖类中的主要成分,包括半乳聚糖、杂果聚糖和果聚糖等,其中果聚糖占据大蒜干重的75%以上,是脱水大蒜的主要成分。
1.2 蛋白质和肽类
大蒜蛋白含有人体所需的绝大多数氨基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大蒜体内的肽类主要为 γ-L-谷氨酰和氨基酸形成的肽类,目前大蒜中已经报道的肽类有11种。在大蒜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体内的蛋白质在各个时期呈现出周期的变化[2]。
1.3 脂类化合物
新鲜大蒜的脂类化合物主要有3 种,其中中性脂质占比为36.4% ~43.5%,磷脂类占比为36.2% ~ 39.3%,糖脂类占比为20.3% ~24.3%。在中性脂质中,最 主 要 的 成 分 为 甘 油 三 酯,占 比 为 80.5% ~ 83.5%,磷脂的主要成分是卵磷脂,占比为85%,糖脂的主要成分则为甾醇葡萄糖[3]。
1.4 酶类
大蒜体内含有多种酶,其中最为重要的酶是蒜氨酸酶,蒜氨酸酶能够将蒜氨酸转化为大蒜素,主要存在于大蒜的细胞壁中。除此之外,大蒜体内的酶还包括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胰蛋白酶等。
1.5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大蒜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基础元素是磷,大蒜还含有人体内生理活性极高的锗和硒, 是日常食物中有机锗和硒含量最丰富的食品,而对人 体有害的铅和砷等含量极低。另外,大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 C[4]。
2.1 抗氧化活性
人体代谢时产生的自由基能够引发体内蛋白质、脂质等的氧化性损伤。研究表明,大蒜体内提取的蒜氨酸能够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抑制氧化作用,比人参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大蒜含硫化合物不仅对红细胞具有抗氧化作用,还可以在人体组织器官中发挥抗氧化作用[5]。
2.2 抗菌活性
大蒜具有广泛的抗菌功效,能够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和食物杂菌。其中含硫化合物能够抑制革兰氏菌;大 蒜素能够抑制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真菌和霉菌等;此外, 大蒜提取液还能抑制部分病原生物,杀灭病毒[6]。
2.3 提高免疫力
大蒜的活性成分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大蒜的含硫化合物可以调节T 淋巴细胞,大蒜素可提高 T 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此外,大蒜多糖可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大蒜素能提高粒细胞和NK 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7]。
2.4 预防和治疗癌症
大蒜的抗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蒜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幼粒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大蒜 能够阻断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的合成,减少患胃癌的风险; 大蒜可以调动机体内的抗癌因素,抑制体内肿瘤细胞过 度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大蒜具有抗突变作 用,能够阻断基因的致癌作用,促进抑癌基因表达,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从而抑制癌症的发生[8]。
3.1 遗传因素
遗传是影响大蒜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大蒜品种。Hirata等人研究了世界各地103 种大蒜的半胱氨酸亚砜和酚类物质的含量,发现各个品种的大蒜化学成分差异巨大,这种差异源于大蒜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9]。孙亚丽研究了大蒜种质资源遗传的多样性,结果发现,不同品种的大蒜,其大蒜素含量有明显差异,昭苏六瓣红的大蒜素含量最高,而新乡白皮蒜的大蒜素含量最低;相比普通大蒜,野生蒜的大蒜素、维生素C含量高于普通大蒜,游离氨基酸低于普通大蒜,农艺性状指标相比普通大蒜更弱[10]。Chen 等人测定了 43个大蒜品种的酚类化合物参数和抗氧化参数,结果发现,“74-x”大蒜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盖朗”大蒜的酚类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最低,另外,在氧化应激实验中,“74-x”对细胞和活性氧的保护能力最佳[11]。高京草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品种大蒜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品种大蒜的硫化物种类和含量均具有明显差异,因而大蒜的品质、风味也各有不同[12]。Chen等人研究了4 种大蒜的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并研究了其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结果发现,“二水枣”和“红旗星”大蒜含有高浓度的羟甲基糠醛和硫化物,抗肿瘤、抗氧化和抗菌作用高于另外2种大蒜,其抗菌活性可能是由于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细胞死亡[13]。
3.2 生长条件
同一品种的大蒜,在不同的产地、不同的培育方式或不同的施肥情况下,其成品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成品品质也各有不同。Beato 等人研究了10 种大蒜在4个不同地区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发现,大蒜的酚类和阿魏酸含量不受产地差异的影响,而咖啡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的含量明显受到产地不同的影响[14]。Montano 等人研究了不同产地的大蒜体内有机硫化合物的差异,虽然遗传因素和产地都会影响有机硫化合物的含量,但遗传因素主要影响γ- 谷酰基肽的含量,而蒜氨酸和异蒜氨酸的含量主要受产地影响[15]。Csiszar等人发现,在大蒜的生长期内,轻微缺水能够影响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物歧化酶等的含量,进 而改变大蒜的抗氧化活性[16]。朱惠敏研究了水培大蒜在不同 pH 值时的生长情况和SOD 活性变化,结果发现,pH 为6 时,水培大蒜的长势最好,在pH 为4.5~5.5 时,大蒜的 SOD活性较为稳定,继续生长的过程中,SOD 活性持续上升[17]。Ghasemi等人研究了腐殖酸和硒对大蒜抗氧化活性及酚类、大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大蒜的总体抗氧化活性具有积极影响,低浓度的硒和 适量的腐殖酸可以产生高的氧化活性,高浓度的硒和 不含腐殖酸的硒也可以产生相对较高的抗氧化活性。腐殖酸对大蒜的多数性能具有正向的影响,而硒处理 则表现为负效应或无效应,如果以生产富硒大蒜为目的,需要降低大蒜的一些营养价值[18]。
3.3 贮藏环境
采收后的大蒜具有较高的活性,仍然进行着一系列的生命活性,虽然大蒜具有自然休眠的特性,休眠期 内可降低生理活动,但鲜大蒜的休眠期较短,长时间的 贮藏易造成大蒜腐烂变质。李瑜将新鲜大蒜去皮后,置于温度为25 ℃、相对湿度为65% 的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贮藏时间下大蒜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初始阶段,大蒜总糖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d 之后,总糖含量迅速减少,蛋白质和脂类含量从贮藏初期开始就持续减少,而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而持续增加[19]。MengLi等人研究发现,新鲜大蒜在(20±2)℃的条件下贮藏8周后,抗氧化性能力达到最大,而有机硫和多酚含量在6~8周时最大,继续增加贮藏时间后,其含量快速减小[20]。贮藏温度是影响大蒜品质的重要因素,低温条件下能促进1-SST 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果聚糖代谢及糖类的含量[21]。Verissimo等人发现,随 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大 蒜的抗氧化能力增大[22]。pH 值能够直接反映大蒜的酸碱度,影响大蒜的化学成分,进而影响其生物活性。pH 值能够影响大蒜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特别是硫代亚磺酸酯的形成,另外,研究还发现,酸性环境下的抗氧化活性更低。蒜素是大蒜体内一种极度不稳定的物质,其形成也受pH 值的影响,Kopec等人发现,在pH 值为4~4.8 的范围内,蒜素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较低的 pH 值时,蒜氨酸酶的活性降低,蒜素分解[23]。辐照是延长大蒜寿命的常用方式。Pellegrini等人发现,光照可以抑制大蒜的有丝分裂和发芽,增加大蒜的保质期[24]。许建等人以白皮蒜和紫皮蒜为试材,研究辐照剂量对大蒜发芽率和抗氧化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 Gy 的剂量可完全抑制大蒜的萌发,辐照后大蒜的过氧化氢酶、脂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提高,辐照剂量越高,酶的活性越高[25]。
3.4 加工方式
为了提升大蒜的功效和生物活性,或者抑制某些当前对人体不利的成分,需要对大蒜进行加工处理。唐仕荣等人利用恒温恒湿条件发酵,研究大蒜在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多糖、蛋白质、多酚和氨基酸等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再缓慢下降,均高于新鲜大蒜的含量,说明大蒜发酵后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活性均有所提高;此外,大蒜经过发酵处理以后,大蒜素的含量明显降低,刺激性气味和辛辣味消失,口感更佳[26]。Locatelli等人研究发现,热加工能够降解蒜氨酸中不稳定的亚砜物质,破坏大蒜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为了更好地保留大蒜的生物活性,可以选用生吃或短时间烹饪[27,28]。黑蒜是一种常见的大蒜加工食品,黑蒜成品中几乎无大蒜素存在,另外,在黑蒜的加工过程中,谷氨酰半胱氨酸发生氧化作用,辛辣刺激的含硫化合物因裂解或挥发效应而减小甚至消失,形成噻吩、呋喃等物质,增加了大蒜的香甜味[29]。Young等人对比黑蒜和普通大蒜的抗氧化活性发现,黑蒜的总抗氧化能力值为 59.2 μmol/g,普 通大蒜的抗氧化能力值仅为 13.3μmol/g,黑蒜处理后,小鼠体内的肝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水平明显降低,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显著增加,说明高,大蒜中的多糖、大蒜素、维生素 C等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出现下降;柠檬酸处理有利于保持大蒜的品质和抗氧化能力[31]。
参考文献:
[1]斯日古楞,敖长金.大蒜提取物的药理作用及对机体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0):71-74.
[2]于建春,彭永康,赵建,等.大蒜有丝分裂不同时期蛋白质的变化[J].植物学报,1998(11):98-101.
[3]贾江滨,刘静,谭亚非.大蒜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1999(1):1-5.
[4]Dashti B,Al-Awadi F,Al-Kandari R,et al.Macro-and micro-elementscontentsof32 Kuwaiticomposite dishes[J]. FoodChemistry,2004,85(3):331-337.
[5]NuutilaA M,Puupponen-PimiR,AarniM,etal.Comparison ofantioxidantactivitiesofonionandgarlicextractsbyinhibition oflipidperoxidationandradicalscavengingactivity[J].Food Chemistry,2003,81(4):485-493.
[6]Benkeblia N.Antimicrobialactivityofessentialoilextractsof variousonions(Alliumcepa)andgarlic(Alliumsativum)[J]. LWT-FoodScienceandTechnology,2004,37(2):263-268.
[7]GhazanfariT,HassanZ M,EbrahimiM.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ofaproteinisolatedfrom garlicextractondelayed typehypersensitivity[J].InternationalImmunopharmacology, 2002(2):1541-1549.
[8]QinY,WangX,LiuR,etal.Theresearchofanti-mutational functionofAlliumcepa L.withthemicronucleustesttechnique[J]. FoodResearchandDevelopment,2013(1):5.
[9]HirataS,Abdelrahman M,YamauchiN,etal.Characteristicsof
chemicalcomponentsingeneticresourcesofgarlicAllium sativum collected from all over the world[J].Genetic ResourcesandCropEvolution,2016,63(1):35-45.
[10]孙亚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6.
[11]ChenShuxia,ShenXiaoqing,ChengSiqiong,etal.Evaluation ofgarliccultivarsforpolyphenoliccontentandantioxidant properties[J].PloSOne,2013,8(11):1-4.
[12]高京草,程智慧.不同品种大蒜产品器官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J].食品科学,2014,35(22):202-206.
[13]ChenCun,CaiJing,LiuSong-Qing,etal.Comparativestudyon thecompositionoffourdifferentvarietiesofgarlic[J].PeerJ, 2019(7):e6442.
[14]BeatoV M,OrgazF,MansillaF,etal.Changesinphenoliccompoundsin garlic Alliumsativum L. owingtothecultivarandlocationofgrowth[J].PlantFoodsforHuman Nutrition,2011,66:218-223.
[15]MontanoA,BeatoV M,MansillaF,etal.Effectofgenetic characteristicsandenvironmentalfactorsonorganosulfur compoundsingarlic(Alliumsativum L.)growninAndalusia, Spain[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11,59: 1301-1307.
[16]CsiszárJ,LantosE,TariI,etal.Antioxidantenzymeactivitiesin Allium speciesandtheircultivarsunderwaterstress[J]. PlantSoilandEnvironment,2007,53:517-523.
[17]朱惠敏,梁丽影.水培条件下pH 对大蒜生长趋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6):52-54,62.
[18]GhasemiK,BolandnazarS,Tabatabaei SJ,etal.Antioxidantpropertiesofgarlicasaffectedbyseleniumandhumicacid treatments[J].NewZealandJournalofCrop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2015,43,173-181.
[19]李瑜.大蒜贮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J].浙江农业科学,2008(6):662-664.
[20]LiFeimeng,LiTong,LiWei,etal.Changesinantioxidant capacity,levelsofsolublesugar,totalpolyphenol,organosulfur compoundandconstituentsingarliccloveduringstorage[J]. IndustrialCrops & Products,2015,69:137-142.
[21]Bekenblia N,ShiomiN.Hydrolysiskineticparametersof DP6,7,8,and9-12fructooligosaccharides (FOS)ofonion bulbtissues.Effectoftemperatureandstoragetime[J]. JournalofAgriculturalFoodChemistry,2016,54:2587-2592.
[22]Veríssimo T,AlmeidaI,Cidade H,etal.Evaluation ofAntioxidantActivityofMinimallyProcessedGarlicCloves[M]. In XXVIII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Congress-IHC,2010: 77-178.
[23]KhanumF,AnilakumarKR,ViswanathanKR.Anticarcinogenic propertiesofgarlic:areview[J].CriticalReviewsinFood ScienceandNutrition,2004,44:479-488.
[24]PellegriniC N,CrociC A,OrioliG A.Morphologicalchanges inducedbydifferentdosesofgammairradiationingarlic sprouts[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0,57: 8-11.
[25]许建,贾凯,何梅,等.(60)Co-γ射线处理对大蒜辐照效应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18,16(7):2329-2334.
[26]唐仕荣,陈尚龙,苗敬芝,等.发酵大蒜加工过程中功能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8,43(10): 17-21.
[27]LocatelliD A,AltamiRanoJC,GonzLezre,etal.Home- cookedgarlicremainsahealthyfood[J].JournalofFunctional Foods,2015,16:1-8.
[28]CavagnaroPF,CamargoA,GalmariniC R,etal.Effectof cookingongarlic(Alliumsativum L.)antiplateletactivity andthiosulfinatescontent[J].Journalof Agricultural & FoodChemistry,2007,55(4):1280-1288.
[29]罗海青,吴磊,朱翠玲,等.黑蒜加工过程中营养组分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研究[J].食品科技,2016,41(7):104-108.
[30]Young-Min Lee,Oh-Cheon Gweon,Yeong-Ju Seo,etal. Antioxidanteffectofgarlicandagedblackgarlicinanimal modeloftype2diabetes mellitus[J].Nutrition Research andPractice,2009,3(2):156-161.
[31]马利华,宋慧.不同处理对大蒜功能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8(3):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