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detail information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幽默感的培养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作者/编辑:孙玉红 等 | 发布时间: 2005-02-01 | 261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转型期的社会里 ,激烈的生存竞争、快速的生活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等 ,都对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 , 从而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 幽默感的有效运用可以起到促进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作用。 文章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培养幽默感 ,以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激烈的生存竞争、快速的生活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对现代人的心理素 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最新科学研究发现 ,现代社会中 60% 的人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没有疾病却感觉不健康。忧郁、焦虑、攻击倾向、自杀等是现代人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情绪障碍。有专家预言: 从现在到 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幽默感的有效运用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减轻人的心理压力,使人摆脱心理失衡状态,增进身心健  康。 因此,我们有必要培养自身的幽默感,增强心理承受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培养幽默感的意义
  有关专家对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进行大量调查后认为,在一切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中,最严重的   是不佳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这就促使人们去寻找缓和情绪和调整心境的方法,而幽默感的培养与应用   则可以起到促进和保持人体健康的作用。
  ( 1) 幽默感可以缓解压力,维持身体健康  幽默可以使人产生会心的笑。 有研究指出,“ 笑”对于身体的影响和运动相似,它不但能增加氧气的交换率、肌肉活动及心跳,还能适度地刺激心脏、血管和交感  神经系统,释放神经传递介质“儿茶酚氨”  ,刺激人体天然止痛剂氨多酚,提升人体对痛觉的阈限,增进免疫系统的功能 ,使处于压力下的个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不至于降低。 因此,幽默和笑能在某种程度上使人避免心脏疾病、脑血管病变、忧郁症以及其他压力所引起的疾病,使人身体健康[ 1]。
  ( 2) 幽默感可以使人摆脱心理失衡状态,保持心理健康 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幽默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或心理免疫反应。保持幽默心情和表达幽默感  ,能使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不至于突然失去平衡而造成有害效应。   例如,某种恶性刺激出乎意外地降临时,瞬间产生的愤怒反应,能使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导致血压骤然上升、心率加速、呼吸急促,很有可能发生意外。 如果此时能运用幽默做出反应,则可大大淡化这种心理反弹效应,防止精神受到打击。
  ( 3) 幽默感有助于人适应社会 斯坦福大学的 Allan L. Reiss博士称,幽默不仅仅是带来笑声的问题。 他说: “我们的幽默感常常决定着我们如何以及与哪些人建立友谊甚至维持长久的浪漫关系。”当处于不协调境地或面临尴尬的局面时,具有幽默感的人便可以发挥语言的魅力,适时地缓和紧张的气氛, 使个人处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中,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娶了一位心胸狭窄、性格凶悍的妻子,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庭院里与学生们讨论问题,他妻子不知为什么在屋内大骂不止,接着提了一桶水出来 ,当着学生们的面,把苏格拉底浇得像个落汤鸡。面对这种尴尬局面 ,苏格拉底不动声色地说: “我早就知道,雷鸣闪电之后,必然是倾盆大雨呀!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那位恶狠狠的妻子也笑了。哲学家的话语一下缓解了紧张的气氛,降低了人际冲突的可能性。
二、耗散结构理论的内涵
  宏观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平衡结构,指系统处于非平衡态下的稳定结构,这些系统维持这种结构不需要外界供给能量;另一类是耗散结构,指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时,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   物质、能量和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而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2 ]。
  耗散结构理论由普利高津创立,主要研究的是非平衡状态下宏观体系的自组织现象,即开放系统如   何从无序走向有序。  耗散结构理论对生命的起源、天体的演化、社会的发展等众多综合领域的研究都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系统进入有序状态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并不断地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孤立系统只可能从有  序转变为无序,而不能自发地从无序转变为有序,只有开放系统才能使系统内的熵流不会持续增大,才   能维持已形成的有序结构或促成新的、有序程度更高的耗散结构,从而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化。
  第二,系统必须具有非线性特征。所谓的非线性特征 ,就是系统的各要素间是有差别的,并且存在着
网状的连结关系。   一个系统只有具备了这种特征,才能使各要素间产生相干效应并协调工作,从而可以使系统从杂乱变为井然有序。   如果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是线性的,那么它们的组合就只有量的增长,而不会有质的改变。
  第三,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一个有完全平衡结构的系统 ,意味着它的任何一部分都没有差别,各部
分各自孤立、毫无联系,整体上呈现完全稳定的状态。这种系统内部缺乏活力,是一种死系统。而耗散结 构系统中各要素、各子系统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上看是有序的“活”结构[3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态,才可能从杂乱无序的初始状态,跃迁到新的有序状态。
  第四,系统必须存在涨落。  涨落是指达到热力学平衡的系统,仍可能发生离开平衡态的微小偏差的一种现象。 涨落产生是必然的固有的现象,微细的涨落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的。  在平衡态附近,所有的涨落都是衰减的,涨落只起很小的表面作用。但在远离平衡态时  ,在不稳定点附近涨落有很大的反常,最初是小范围内产生,最后在大范围中出现“ 巨涨落” ,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结构— — 耗散结构[4 ]。可见,耗散结构的形成是通过随机涨落来实现的。
三、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幽默感的培养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心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个体心理系统的发生、发展、演化表现为一 个伴随着随机涨落的进程流,其任何时候的发展水平和状态都是这一进程流上的片段或节点。 熵变(系统混乱程度的变化  )贯穿这个进程的始终,形成连绵起伏的熵流。可以将幽默感的培养看作是熵增减少、心理系统混乱程度缓解的过程。 下面,我们从耗散结构理论着眼来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幽默感。
  ( 1) 适度开放心理系统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只有开放系统才能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从环境中提取负熵,使系统内的熵流 ds = des+ dis不至于持续增大,维持已形成的有序结构或促成新的、有序程度更高的耗散结构[5 ]。一个自我封闭、不善于与别人交流的人 ,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焦虑、无助等状态,从而容易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其主要能量都消耗在应付紧张的心理状态上,哪有心思去幽默? 幽默的火花何以迸发? 因此,心理系统的适度开放是培养人的幽默感的基本条件。
  ( 2)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据耗散结构理论可知,任何系统内部都以不同的速率产生熵增,系统趋向平衡,无序度增大,且这种熵增具有不可逆性。  对于孤立系统来说,没有外来负熵的抵消,熵要不断增大,即 ds≥ 0,对于心理系统来说也是如此。 在系统演进过程中,因各种生活事件、躯体生理机制的变化等,很容易引发心理失衡,而幽默往往是建立在高度文化素养基础之上的高级神经活动,文化素养的提   高是培养幽默感的必要条件。因此  ,我们要通过不断地从外界接收各种知识文化信息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幽默感,以达到用外来负熵来抵消系统的熵增、维持心理平衡状态、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 3) 创设适宜的环境条件 依据耗散结构理论,心理系统从环境中可以摄入正熵也可以摄入负熵, 决定心理系统从环境中摄入正熵还是负熵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环境因素,一是自身的监控结构。 丰富健康的刺激、和谐的气氛、融洽的人际关系能从心理系统中提取正熵,降低心理系统的熵增,使心理系统朝  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创设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身心系统的健康发展。
  ( 4) 建立健康的个性监控结构 如上所述,个体的个性监控结构和环境状况共同决定心理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性质。  个体如果具备了健康的个性监控系统,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客观全面的自我意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高尚的信念等,就能鉴别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而采取措  施趋利避害,自觉地从环境中寻求带有负熵性质的正确信息,摄入适宜能量,有效地培养幽默感。
  ( 5) 保持强大的动力 任何一个系统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就必须远离平衡态,心理系统也是如此。 心理系统远离平衡态是培养幽默感的内部动力。 如果一个人整天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他就缺乏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与把握,就不可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从而也就不可能具有很强   的幽默感。 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断地追求、进取,才能在各方面尤其是精神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从而自觉培养起幽默感。  现代社会里,人们需要而且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释放心头的压力,放松紧张的心情,摆脱窘困的局面,缓解紧张的气氛,减轻焦虑和忧愁,而幽默感的运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培养幽默感的途径,旨在告诉人们: 幽默是人体健康的催化剂,我们应该培养幽默感,当面临压力时,应该以幽默的心态来面对,缓解压力,直面困境。





[参 献 ]


[ 1 ] 蔡秀玲 ,杨智馨. 情绪管理 [ M ] .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 2001.
[ 2 ] 斯德克· 买合苏提. 耗散结构及其形成条件 [ 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1995, ( 2) : 28- 31.
[ 3 ] 吴雪娟. 耗散结构系统的负熵及其实现过程 [ J] .系统辩证学学报 , 1995, ( 4): 74- 77.
[ 4 ] 周秋蓉. 对耗散结构理论的思考 [ J] .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1995, ( 2): 20- 23.
[ 5 ] 赵守盈 ,刘旭华.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心理失调与调适 [ J] .系统辩证学学报 , 2003, ( 3):  83-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