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体质都各不相同,既来自于先天,也与后天的生活、习惯有关。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病症与人体的体质有关,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 的记载,认为本病的眩晕与肝肾有关。《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提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的理论,认为“痰”与“火”是引起眩晕的另一种原因。古代医家这些观点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有密切关系[1]。因此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也需要在服药的同时改善生活习惯,强化锻炼, 从改变体质入手。笔者对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及调理的过程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进行中医体质辩识并在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患者中,供抽选患者95例,其中共有男性患者52例,女性43例,年龄在35~7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 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程在3~25年之间。
1.2方法
中医体质辨识方法:逐个对患者进行信息采集,通过询问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不良针状,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了解患者的体质情况。联合舌苔和舌下静脉及皮肤情况的检查,计算出患者各项体质判定标准的得分。综合所采集的患者信息,判断出患者的中医体质,并将最终的辨识结果告知患者,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调理方法:(1)阳虚体质:指导患者多吃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食物,补气归元。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柚子、梨、西瓜、香蕉等。患者可在平时每日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也可以用艾灸对这些穴位进行自灸。
(2)气虚体质:指导患者多食用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益气健脾食物。平时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缓慢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瑜伽等,足三里穴应经常刺激按摩。对于一些常常自汗、感冒的患者,可同时服用玉屏风散。
(3)湿热体质:指导患者在平时多食用绿豆、空心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性甘微寒,清淡去火的食物。少食辛辣以上火等刺激性食品。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宜选择中长跑、游泳、爬山、武术等运动来增强体质。
(4)痰湿体质:指导患者多食用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等清淡食物,忌食油腻、辛辣、粘腻食品,少食粥。同时配以化痰祛湿方改善体质。
(5)阴虚体质:阴虚体质患者宜食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清凉食品,忌食桂圆、龙眼、荔枝等热性食品。如在身体素质允许的情况下平时可选择一些剧烈的运动,在发汗过后及时补充水分。药物配以六味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
(6)气郁体质:小麦、葱、蒜、海带、萝卜、金橘、山楂食品能够起到健胃消食、解郁的效果,可多食用。患者应保持良好睡眠,尽量避免饮用咖啡和茶等有助于大脑兴奋的饮品。同时服用逍遥散、舒肝和胃丸、开胸顺气丸、柴胡疏肝散和越鞠丸调节体质。
(7)血瘀体质:血瘀体质可多食用黑豆、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山楂、醋、绿茶等食品,用以活血散瘀、疏肝解郁物。同时服用桂枝茯苓丸[2]。
2结 果
在经过了一年左右的调理后, 95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活动习惯被改变,消除了不利于高血压恢复的不利因素,在中西药的配合调理下,92%的患者实现了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控制。
3讨 论
高血压是中老年群体的头号“杀手”,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极高,且尚未出现一种能够永久彻底治愈的方法。单纯的采用西药控制,只能暂时控制病情,且容易复发,使患者产生抗药性,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调理能够起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患者高血压症状复发的主要因素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关联,在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了解患者的体质情况后,向患者提出合理的建议,改善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通过中药、食品的补充以及适当的运动,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压并抑制高血压的反复发作。
参考文献
[1]陈松岩,白 燕,钱晓平.高血压病的中医体质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4):435-437.
[2]黄 沁, 孔燕莹, 孙世宁, 等.1108 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4):59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