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或者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1]。临床上,糖尿病的主要表现为高血糖,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为身体分泌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生物作用受损导致。长期患糖尿病将导致人体眼、神经、肾、血管及心脏等各种组织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2]。目前,尚没有完全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常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同时辅以多样性护理的方式,对该病进行控制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施以多样性护理,对其身体机能恢复具有较明显价值。我院随机选择10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常规和多样性护理,以考察多样性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身体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医院2015 年3 月-2017 年3 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0 例中,随机选择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患者施以多样性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患者均排除肝肾病、精神认知障碍者,并依据患者自愿原则,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中男35 例,女15 例;年龄33~76 岁,平均年龄(47.25±4.37)岁;病程2~15 年,平均(8.55± 1.82)年。对 照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 龄36~75 岁,平均年龄(49.54±5.41)岁;病程1~17 年,平均
(9.26±1.1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施以糖尿病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从饮食、用药、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予以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之外,对患者施以多样性护理,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指导、亲情护理等。健康教育主要就患者文化水平及认识能力,采取多样化方法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病理、发病机制及常规治疗方法的教育。采用的教育方法包括一对一讲解、举办知识讲座、播放影像资料等形式,使患者进一步认识糖尿病,主动克服日常不良生活习惯,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指导则是对患者讲解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法,对易诱发糖尿病的高危食物和饮食习惯进行分析,对肥胖患者要鼓励他们主动减肥,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运动减肥方案,要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进食方式,少食多餐。心理指导是对患者情绪进行干预。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患病,身体机能受到很大损伤,容易产生急躁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情绪及心理特点, 指导患者调养身心,通过加强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方式,调整自身情绪,避免大喜大悲。亲情护理就是采用和患者拉家常、谈心的方式,拉近和患者之间的情感距离,从而使患者主动遵从医嘱,配合治疗[3]。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对患者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PBG)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两组之间差异。同时使用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药物疗法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各指标评价总分为20 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3 个月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比较(mmol/L)
护理前 护理后
EPG PBG EPG PBG
观察组 50 10.65±1.26 14.74±2.25 6.28±1.46 7.35±1.87
对照组 50 10.68±1.38 14.78±2.23 9.37±2.16 10.28±2.02
t1 0.825 0.834 3.287 5.672 P1 0.876 0.895 0.018 0.005
注:t1 值、P1 值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前与护理后比较,P<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整体满意度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者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比较 例(%)
组别 n 一般 不满意 满意 满意度
观 察 组 50 6(12) 2(4) 42(84) 96%
对照组 50 14(28) 10(20) 26(52) 80%
χ2 4.43 P < 0.05
3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有两种,一种是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另一种是缺乏无力,过度肥胖。糖尿病若不及时控制治疗,患者会由于长期高血糖引发视网膜病变、肾病、口腔溃疡等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糖尿病发病的诱因主要包含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资料显示,1 型和2 型糖尿病患者都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异质性,1 型糖尿病有多个 DNA位点参与发病,2 型糖尿病存在着线粒体基因、胰岛素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等多种基因突变的现象[4]。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当前生活节奏加快、
社会压力过大,导致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缺乏运动引起肥胖而造成的。有糖尿病病史的家庭成员和过度肥胖人群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对糖尿病的治疗,控制血糖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时候,从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指导、亲情护理等方面对患者施以多样化护理,拉近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系,增进了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对于有效控制血糖含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数据结果也证明,对患者采取多样性护理方式的观察组, 在患者血糖控制和满意度评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施以多样性护理方法,对于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作用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欣玥,孙惠杰,李菲.个体化护理对2 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肥胖患者的干预效果[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2):306~308.
[2]向会荣,邱玉红.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 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5):609~612.
[3]王玉琳.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210~211.
[4]陶文平.糖尿病护理中多样性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30):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