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detail information
学会养“拙”
来源:心理保健 | 作者/编辑:雁群 | 发布时间: 2019-03-01 | 2237 次浏览 | 分享到: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编著的  《福寿真经》一书中收录有一首《守拙歌》, 歌曰: “世人笑我拙,谁知拙为贵。 口拙无是非, 事拙无冤对。举止不轻狂,银钱不浪费。粗衣遮我身,不想绫罗被;蔬饭充我腹,不想珍馐味。混沌度春秋,糊涂过年岁。呵呵笑几声,嬉嬉吃一醉。不管李与张,不管兴与废。 胸中有主张,只推聋与聩。 日里安稳玩,夜里安稳睡。 随他使聪明,反被聪明累。 我这守拙法,人人学得会。 ”还有一首《学呆歌》:“一切文字都容易,唯有‘呆’字最难记。  学得呆,胜伶俐,呆人先要耐闲气。我叹许多乖巧人,纷纷忧虑图名利。请 看古来大功臣,到头少得全身计。   又有奸狡捉弄人,好打官事狠争气。   儿孙贫苦受饥寒,仰面求人悔不已。思量伶俐不如呆,  呆人快活心欢喜。   有人学得这个呆,我就与他结兄弟。呆呆呆,呆人到底不生灾。世 间多少亏心事,都是聪明做出来。”以上养 生歌诀,   虽含有明显的封建意识糟粕,但其基本思想是可取的。   人到老年,莫忘养几分“拙”,学几分“呆”,现举几法供参考。
  一是口拙法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做人未必要沉默是金、守口如瓶,但是不该说的话还是不说为佳。譬如那些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论人长短、谈人是非、揭人伤疤、损人面子、说人绯闻等影响团结、有损和气的话,就要尽量少说,最好不说。
  二是眼拙法 时代变了, 观念变了, 看不惯的新事物,弄不明的新时尚,视不透的新潮流,你都得睁只眼闭只眼地接受它,善待它,千万别闹别扭。要想拥有好心情,就得学会宽容别人的弱点和缺点。
  三是耳拙法  俗话说:“ 哪个人前不说人,那个人后无人说?”遇到别人谈及自己或他人、  言语不中听或有所过激时,别太敏感,别太当回事,只要不是是非和原则问题,不妨听之任之,随听随忘。
  四是心拙法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跟踪了数百人,以无可辩驳的调查数据得出结论:凡是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很不幸,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因此,为了健康长寿,为人还是厚道一点好,憨一点好。
  五是淡泊法   人到老年,  要学会知足,淡泊名利。任何一个人的情况,总是比  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贪得者虽富亦 贫,知足者虽贫亦富”;“知足者日日神仙, 不知足者日日苦海。”人人需要戒贪得,老  年人尤其需要。
  六是疏简法   生活别太精致。  梭罗有句名言感人至深:“简单点儿,  再简单点儿! 奢侈与舒适的生活,实际上妨碍了人类的进   步。”因为简单会使人轻松,能避免麻烦和苦  恼,可省心、省力、省钱,有利心态平衡,能养 精蓄锐,因而健康长寿。
  七是呆乐法  培根说:“心中坦然,精神愉快, 乃是长寿的最好秘诀之一。 ”人生短暂,快乐第一,所以要自找快乐, 不要自寻烦恼。  要学会幽默一点, 开心一点,  装点“傻瓜”,嘻嘻哈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处变不惊, 穷也开心,天天笑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