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 (家庭 、民族 )或社会组织 (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是根据社区居民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 将其划分成相应的重点人群, 再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 青少年健康教育
对青少年实施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收效大、有战略意义的卫生保健措施。搞好青少年的健康教育, 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问题, 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旺发达。青少年时期是人 的生理、心理走向成熟的阶段, 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最多, 最需要关心和教育。青少年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 面临着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较多, 应根据具体对象选择相应的内容。
1.1生理、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其主要内容有, 人体的构造, 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什么是青春发育期; 青春发育期的特点和卫生问题。结合青春期的健康教育, 从正面讲解有关性的卫生知识。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对生长发育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 以及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性心理, 恋爱心理等进行认识和疏导, 怎样正确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 如何对待早恋, 如何克服学习 、友谊、爱情中的矛盾和困扰等。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 克服不良的心理倾向。
1.2生活卫生知识:正确对待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早点对健康的影响;偏食、挑食、暴饮暴食对身体的危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勤洗澡, 勤理发等;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等等;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预防近视的主要方法, 坚持做眼睛保健操以及正确的做操方法;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 处理好学习与休息和体育锻炼的关系;如何对待学习中的能力和挫折等。
1.3防病知识:了解流行病的基本防治知识, 如流感、流行性腮腺炎、肝炎、肺结核等;了解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 如蛔虫、蛲虫等常见病的防治知识, 了解近视、沙眼、龋齿等;正确对待吸烟、喝酒对身心健康的损害 , 还应进行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等。
1.4安全教育及拒绝毒品知识:安全教育有交通安全、
家居安全、劳动安全、体育锻炼中的安全等;使青少年掌 握意外伤害时的自救与互救训练, 如触电、溺水 、狗咬伤等;使青少年知道吸毒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
2 妇女健康教育
妇女的卫生知识水平与卫生行为习惯, 直接影响到家庭乃至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 她们的健康水平和保健能力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所以, 加强妇女健康教育, 对提高妇女自身的健康水平和群众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妇女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健康意识, 培养她们的养成良好的心理、行为和生活习惯, 学会用卫生科学知识和方法教育子女, 不仅提高妇女自身的健康水平, 而且也促进和保护第二代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充分体现妇女在家庭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1妇女各期健康教育:(1)月经期 。通过健康教育使她们了解和掌握月经期的卫生保健常识, 避免因不注意经期卫生而引起的急性妇科病。 (2)妊娠期。妊娠期妇女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很大变化, 通过健康教育使她们懂得妊娠的生理、心理卫生知识 , 合理安排劳动、休息和营养, 主动进行定期的产前检查, 消除不健康因素。 (3)围生期。围生期一般是指妊娠满 28w到婴儿出生后 7d这一时期, 这段时间妇女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母婴的健康和产程的顺利, 婴儿出生后产妇的身心变化较大, 教育产妇纠正不利于母婴健康的心理因素。 (4)哺乳期。教育妇女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母乳喂养是促进婴儿发育和确保健康的重要方式, 应树立自己哺乳的信心, 教会她们科学的哺乳方法和注意事项。 (5)绝经期。教育妇女明白绝经期综合证的表现和心理特征是一定年龄阶段必然出现的生理现象。
2.2常见妇女疾病的防治教育:某些常见多发的妇科病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生活和劳动, 如月经不调、宫血等月经病;阴道炎、宫颈炎等生殖系统炎症;乳腺肿瘤、卵巢肿瘤等生殖系统肿瘤以及各种性病。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 对不同层次女性人群进行妇科病的防治知识教育, 使她们懂得妇科病的预防及早期症状, 并能进行自我防护和及早就医。
2.3科学育儿教育:对婴儿实行优化的哺育和教养, 妇女是科学育儿的主要执行者。教育她们如何处理孩子 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 了解儿童的心理、语言发育特点及情感意志的发展特点, 实施早期教育, 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内容和方法等。
2.4家庭健康教育 :让妇女掌握必要的家庭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 对家庭成员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观念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妇女的健康美容观念也应成为妇女健康教育的内容。
3 老年健康教育
老年健康教育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点, 以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老年学的基本理论, 对老年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目的是促使老年人 和老年人群树立健康意识, 维护身心健康, 采纳和培植良好的心理 、行为和合理的生活方式, 提高健康水平、群众素质和生活质量。
3.1合理膳食:平衡膳食的第一原则是食物多样化, 原因是世上没有一种食物可提供人体的全部需要, 因此, 食品多样化, 营养要丰富, 不要过分限制食品种类。
3.2适量运动:体力活动必须量力而行, 适可而止。全世界许多研究都证明步行能减少人体脂肪, 增加肌肉, 能降低血脂、血压、血糖, 减少各种慢性疾病, 能改善体能, 提高免疫力而且几乎不产生运动伤害。
3.3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 , 吸烟可刺激人体产生多种不适, 如咳嗽、咳痰等 , 并且给周围人也带来伤害, 酒亦如此, 不仅给自身健康带来危害, 还给家庭也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 老年人应尽量避免烟、酒。
3.4心理平衡:一个好的心态是健康、长寿、幸福的金钥匙。遇事莫大喜大悲, 大惊大恐, 而是冷静看待, 理性分析, 把握自己, 适度应对。老年人生理上的衰退导致心理上的变化, 再加上退休后的各种改变, 易产生孤独寂寞感和消极悲观心理, 所以, 要树立“以健康为中心 ”的思想, 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生活机制, 纠正不健康心理, 建立新的心理平衡。
4 残疾人健康教育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中的弱势群体, 是一个渴望自立的群体, 他们从生活中的坎坷中走来, 更需要关爱和帮助, 绝大多数残疾人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恢复和补偿功能, 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1)推进残疾人的社区康复, 为他们提供切实服务, 及时了解、掌握社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 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
(2)活跃残疾人的文化生活, 建设社区无障碍环境, 激励残疾人发扬自强精神, 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 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利的活动, 培养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丰富科学文化知识。
(3)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残疾人比一般人群更容易受到伤害和不公正对待, 所以要把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予以关注。要深入宣传, 提高社区群体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 调解有关纠纷, 依法维护残疾人的正当权益。
(4)心理健康教育 。密切联系残疾人, 代表其利益, 倾听其呼声, 反映其需求;倡导“自尊 、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团结、教育、带领残疾人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民身心健康素质的重要手段, 也是树立和创建现代文明城市的必要措施。认真抓好社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是实现社区健康促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