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detail information
浅析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影响
来源:心理月刊 | 作者/编辑:布海璐 毛维国 | 发布时间: 2019-01-01 | 2495 次浏览 | 分享到:
家庭是社会群体的一个基本单元,是所有人成长的起源地,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青少年的性格和习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民众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越来越重视,并且关注的重点逐渐 从生理方面的成长转移到心理层面的发展。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土壤,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论文从家庭氛围入手分析青少年社会化的发展,并进一步讨论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作用,针对家庭氛围的影响要素提出改善家 庭教育的建议。

各种社会群体的单元中,家庭是最特殊的一种,家庭有着其他社会群体所不具备的血缘关系,同时还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其他任何社会群体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作用都无法与家庭相比,从青少年成长的角度分析,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环境,青少年在家庭中渡过自己的童年,逐渐从稚嫩变为成熟,慢慢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身边的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显然,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家庭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家庭氛围作为父母教养孩子的外在表现,是影响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氛围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说孩子是一粒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围则是空气和水分”[1],家庭氛围的内涵从理论层面对家庭氛围进行解读,其含义就是指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的行为或者语言等形式的互动所营造的氛围,受家庭成员的审美、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家庭氛围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家庭氛围进行解读,所以家庭氛围的类型非常多,既有隐形和显性之分,也有精神和物质之分。家庭氛围是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环境,由于青少年的三观并不成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所以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家庭氛围作为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更加显著和直接。一般而言,如果家庭营造的氛围非常和谐,就会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对青少年三观的形成会起到比较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有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但如果家庭氛围不和谐,甚至扭曲,就很有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民众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视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氛围的重要意义,并且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 家庭范围可以分为三类
1.1 环境氛围

所谓环境氛围就是家庭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其中外部环境涵盖的内容比较多,邻里关系、居住区风气乃至社区的文化层次等都可以称之为家庭周围环境。环境氛围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至关重要,因此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也是无数家长助力孩子成长成才的首要选择。从古至今,反映环境能影响人的历史典故数不胜数,“孟母三迁, 择邻而居”的经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不仅能够反映我们国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而且能够警示人们,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2 情感氛围

情感氛围指的是一种精神环境,即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所营造的氛围。家庭由家庭成员构成,一般包括孩子和父母,情感氛围的形成于父母的交流以及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情感氛围在本质上属于隐形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父母的性格,父母的互动方式, 父母对青少年的重视程度以及青少年自己对父母的态度等等。情感氛围虽然是隐形的,但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往往更加显著。一般而言,冷漠、严肃的情感氛围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青少年如果生活在一个争吵不断、成员关系混乱和紧张的环境中,就会缺乏安全感,性格会比较孤僻,不喜欢跟他人交流,甚至会出现心理疾病,做出一些偏激行为。与之相反,温馨和谐的情感氛围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青少年如果生活在一个相互尊重、爱护的氛围中,就会感受到快乐和温暖,其性格会比较活泼,善于与他人交流并且乐于帮助他人。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对青少年的家庭进行调查发现,家庭关系紧张的青少年中约17%的学生成绩较差,没有人成绩优良,约有三分之一品德优良,三分之一品德不良;处于和谐家庭氛围的青少年中, 接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优良,成绩差的学生比例不到十分之一,接近四成的学生品德优良,一成的学生品德不良。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的社会化进程的影响可见一斑。

1.3 父母人格氛围

父母的人格氛围指的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性格、气质能力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如果有健康、乐观的情绪,广泛的兴趣爱好,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等,对孩子的影响之大犹如日月赋予万物之灵气。“岳母刺字”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是岳母对儿子的殷切期盼,同时也是父母高尚人格的体现,父母的人格氛围能够为孩子树立榜样,是孩子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在今天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1.4 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即家庭成员对文化艺术的看法和观点,表现为家庭成员学习、欣赏和研究文学、体育等各种文化或者爱好的活动与心理。陪孩子一起看书、读书、论书,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谈论国家大事,陪孩子一起拥抱与亲近大自然,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这些行为都是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有助于树立孩子健康向上的心态,培养孩子高雅的文化兴趣, 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意志。反之,有的家庭一味地沉溺于成人的吃喝玩乐,不注意家庭文化生活的质量和优劣,忽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我国当前各种类型的家庭中文化氛围的差距,是现在很多家长还意识不到的,这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2 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家庭氛围是所有家庭成员的互动共同形成的,会对所有成员的心理和情感产生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尚不成熟,因此更容易被家庭氛围影响。社会化指的是某一个体接触社会, 逐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阶段。青少年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个体生理趋于成熟,学习能力强,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是人生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阶段时期,因此良好家庭氛围的整体状况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在社会化中的健康成长。父母是家庭氛围的创造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个性的养成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因此,家庭氛围的好坏有可能决定孩子的性格,并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氛围是由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的,近代以来,很多学者对家庭氛围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关于教养方式的理论,其中鲍姆林德提出的父母教养方式理论比较有代表性,鲍姆林德通过一系列分析将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权威型。

        第一种类型是专制型,专制型家庭的教养方式所营造出来的家庭氛围是烦闷的、消极的、不和谐的。它表现为父母以高控制、高压力的办法对待孩子,他们会向子女提出较高的要求和标准,这些要求或标准甚至会有些不通人情。他们向孩子提要求又不跟孩子商量,试图掌握孩子的一切行踪, 对子女提出的任何要求子女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对子女缺乏热情,强调服从,和孩子在心理上缺乏沟通,为孩子设计成长蓝图。这种教养方式成长起来的孩子,常常会感觉到愤怒和拘束,但慑于父母的专制不敢显露出来,这样的孩子会表现出不愉快、冲突和神经过敏的行为,具有孤僻和自卑的心理,很难踏入社会大潮中去。

第二种类型称之为放任型。表现为要么溺爱子女,要么忽视子女,对子女的要求也是不一致的,部分家长只关注子女的吃穿,很少关心子女的学习状况,行业一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度重视,但是完全忽略了子女社会化的任务,忽视了孩子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过度的溺爱使子女养成任性、自私的性格,每当面临重要的抉择,他们往往因从小依赖父母的习惯而无法担负起社会责任,甚至最终会一事无成。

第三种类型是权威型。这种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前两种家庭教养方式相比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发展,这种家庭类型的教养方式一般是民主的、和谐的、快乐的,既不武断专制,也不过分放纵。父母往往比较理智,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分析问题,以同等的地位与子女交流,尊重子女的意见和决定,并且会根据实际情况为子女设置一定的目标, 引导子女学习和进步。一般而言,权威型的父母会关注孩子的社会性、德育和智育的全面发展。在这种家庭教养方式成长起来的子女,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相比较而下,他们会有较少的焦虑和压力,不会过分的冲动,自控能力也比较强,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

3 家庭氛围营造的策略和方法
3.1 家庭气氛应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

轻松的家庭氛围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会将自己与孩子放在同等的地位,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于组成家庭必不可少的夫妻而言,在日常生活和子女问题上更要彼此尊重和理解。若想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心理氛围,夫妻二人应对彼此敞开心扉,遇到问题时多加沟通,用言语搭建桥梁,缩小心灵之间的距离。夫妻之间应共同努力维护家庭中温馨和谐的氛围,父母不能以爱施名, 糊涂施爱,更不能将自己所认为的“爱”强加到子女身上。父母应尽量避免将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不快的情绪带给子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对其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3.2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尊重

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是保持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条件。家庭人际关系的和睦有助于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避免心理冲突,使家庭成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境,更有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家庭中父母恩爱和谐、互相沟通良好,时刻向子女传达积极向上的思想,都在其成长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对于父母而言,穿衣打扮、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甚至是日常生活中一些细小的行为, 都将潜移默化的传染给子女。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素质与行为,将正能量的一面传递给孩子。

3.3 民主是良好家庭气氛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民主”是判断一个家庭氛围是否健康以及整体状态是否和谐的基本标准。在一个民主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面对社会和人际交往的处理方式必定是积极和肯定的。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为人中龙凤,但如果一味将这种自我意识强加给孩子,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情绪的孩子来说,父母应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与孩子进行沟通,否则,家长的行为稍有不慎就容易增加他们的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得父母与孩子产生隔阂,更不利于家庭良好氛围的建构。作为父母应学会换位思考,给予子女足够的尊重与理解,摒弃一些旧时的思想,与时俱进地教育孩子,在学习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积极性,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做出选择,给孩子多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并主动与孩子沟通,给孩子充分的发言权。在民主和谐的家庭中,重要的决定,应该由全体家庭成员,一起协商后作出决定,这个过程很重要的是孩子的参与。家庭成员之间各自承担与履行自身在家庭中责任与义务,父母应在工作中保持积极认真的态度,子女要明确自身定位、努力学习,成为有价值的人。在家庭内部各个成员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学会沟通交流,彼此包容,同时要注重“民主”,各个成员之间做到像朋友一样相处,不论是处于更年期还是青春期,都不应成为彼此任性的理由,宽容和善解人意在家庭内部同样是最为重要的品格。

3.4 父母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做好榜样

伟人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从不是简单的说教而已,而是隐含在日常的小事之中, 作为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成为子女学习的标杆[2]。孩子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而一个孩子素质的高低也通常反映了父母的品性,因此父母首先应做好自己, 才能将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正如美国教育学家斯特拉夫所说:“对儿童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人格的收获;播上人格的种子,就会得到命运的收获”[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社会漫长的发展中我们发现:父母的行为的确很大程度影响着子女的发展。作为子女每天见到的最亲密的人,父母应以成为其效仿的目标而不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带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影响,平常应培养高尚的情操,对子女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这样的家庭环境对于父母本人也是一种提升,使其逐步培养一种正确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单纯的以学习成绩的好坏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子女,这就要求父母要在子女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上予以更加的关注,将子女的人格健全、情绪稳定、自信乐观、有正确的是非观和批判性思维、接纳自身的优点和缺陷、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珍爱生命、感恩他人等作为培养子女的重点。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父母一定要不断学习各种知识,自身要成长,更要跟得上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4 结语

总之,孩子的身心健康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由于不良的家庭氛围导致了不良的生理或心理状况,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的青少年多不胜数,直接阻碍年轻一代的社会化进程。所以父母一定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从家庭教育开始,健康地培养祖国未来的花朵,采用科学的方式理性教导子女,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从根部改善我国青少年现有的社会问题,逐渐将整个社会引导于和谐发展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万宝英.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2]王文艳.谈谈家庭教育现状和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32(7):111.
[3]胡春雁.家庭环境创建与儿童健全人格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