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detail information
肠道微生态的基本概念
来源:现代医药卫生 | 作者/编辑:向毅 | 发布时间: 2019-01-01 | 2947 次浏览 | 分享到:

人体是由自身细胞和微生物组成的超级生物体在人体肠道口腔皮肤泌尿生殖道和上呼吸道均存 在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相应部位寄居形成相 对稳定的群落并与人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成为具 有共生关系的统一体称为微生态系统上述部位的 微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的五大微生态系统其中 道的微生物含量最大最复杂并在肠道功能调节 疫系统成熟病原体防御和物质代谢等中起核心作除了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外肠道微生物还与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疾病心血管疾病 系统疾病骨骼和肾脏疾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有密 切联系鉴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人出了肠肝轴肠脑轴肠皮肤轴肠心轴肠肺轴肠骨轴和肠肾轴等概念由于这种作用和影响又与大脑密切相关因此有人进一步提出了肠肝脑轴肠肾脑轴10等概念从肠道微生态着手研究其与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

微生态也可理解为微生物的生存状态研究肠道微生态主要就是研究肠道微生物的数量种类成及其代谢产物与疾病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与功能

1.1  肠道微生物组成  肠道微生物自分娩后即开始在人体肠道定植 岁以后可达到稳定水平婴儿早期的生活环境对健康微生物的发育起至关重要的作一旦发育成熟肠道微生物群就成为人体必需且具有重要作用的获得性器官肠道微生态随着不同的年龄或发育阶段疾病状态宿主的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呈动态变化并保持相对平衡肠道微生物

种类繁多包括细菌古生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中 菌可分为益生菌中性菌和有害菌 主要由厚壁拟杆菌放线菌和变形杆菌 个门类的细菌组成自门以下进一步还可按照纲属和种进行分肠道微生物超过1000 个种类从近端肠道到远端肠道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多每克肠内容物的细菌数分别从胃十二指肠的10 10空回肠的10 10到最高结肠的10 1012代谢类型由需氧型逐渐过渡为厌氧型绝大多数90% 以上是厌氧菌需氧菌数量极少1112肠道菌群总数可达为1014重达 约占人体菌群的78%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基因数的10013正常成年人的肠道菌群大致可分为主要优势菌群和次要菌群主要菌群占肠菌群总数的90% 以上多为专性厌氧菌包括双歧杆菌属消化球菌属拟杆菌属乳杆菌属梭杆菌属 次要菌群以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为主包括肠球 菌属肠杆菌属埃希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肠道微生物的功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道有重要作如其可通过肠内肌间神经丛影响 过对肠黏膜屏障紧密连接蛋   等影响通透通过机制影响肠道炎性反应和肿肠道物还参与人体生长能量调免疫防 衰老及内分泌调控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和病理 正如希波克拉底所有疾病源于肠 肠道微生物有人的器”“第二大第二以下简述肠道微生物的重要功

  物质代 微生物群能够合成维生 及大部分水溶  如生物钴胺烟酸泛酸吡哆醇核黄素和硫胺素21肠道细菌主要是拟杆菌和梭菌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的糖蛋白产生乙酸丙酸酸等短链脂肪酸SCFAs), 降低肠道促进钙和维生素  的吸收SCFA还具有维持肠道稳态

供结肠上皮细胞所需能抑制肿抗炎性反抗氧化增强肠道屏功能和黏膜免疫力等作 由下消化道微生物酵膳食纤维产生的丁酸备重视此外肠道微生物还参与药和胆汁酸的肠道微生物可以分解膳食中的磷脂酰胆碱和肉产生三甲胺后者通过门静脉循环进入肝在肝脏黄素依赖的单加氧同工   作用下迅速转化为氧化三甲  TMAO 可促栓形样硬化和肾脏疾病的发作为其他疾病如肥糖尿病和癌的生物 是致病因素还是疾病发随生物学结尚待进一 TMAO 的水平取决于多种包括饮肠道微生群组成和活血屏障通肝酶活性和甲胺排因此 的作用和价值尚待进一步明   免疫防 菌群黏附于肠黏膜形成生屏障竞争肠上皮的黏位点抑制致病菌定植或侵 肠上皮细某些肠道菌产生细菌素抑制机会导 病菌的生部分肠道细菌能改善肠上皮通透 少肠道素泄露及病原微生肠道细菌表 的分子标记如脂LPS鞭毛蛋白等能够被肠皮细胞和淋巴结的模式识别受 TLRs NOD 样受NLRs所识从而节宿主的疫系细菌的鞭毛蛋白通过活化 10  树突状细 分泌白细胞一方面促  细胞分为分免疫球蛋  浆细 成和分 一方面诱导宿主产 h1  +T细胞调节肠道中 的平衡28

肠黏膜上皮表面的抗原识别位点受肠道菌群的激促使肠道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过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内分泌调 肠道菌群与内分泌相互作一方面菌群能直接或间接产生和分泌内分泌激 一方面也内分泌激素的调响宿主的代 疫和行有研究表许多参与宿主激素上腺素去甲肾多巴羟色褪黑素代谢酶可能是从细菌因水平转移进化而儿茶酚胺进细菌对宿主组织的附着并影响细菌

生长和毒性而性激素雌三醇和雌二醇则降低细菌的毒力除肠道微生物代谢的核心产物 SCFA对胰高糖素样肽GLP和酪酪肽PYY等进行调节无菌小鼠肠道肽类激素包括胆囊收缩素CCK GLP PYY 分泌减少会影响营养摄入和能量代提示肠道微生物对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 该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微生物内分泌学

将可能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2930
1.
   与年龄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的改变示肠道微生态与衰老密切核酸分表明儿童菌大约年轻人和年人10 随着年的增肠道微生物多性下分解细菌减少而分解蛋质的细菌增主要菌群丰   减少次要群丰度增菌门与拟杆菌门的菌和双歧杆菌的相对度逐渐岁以后尤为显这些变化与肌肉减少长寿有关予益生元和益生菌后能得到为抗衰老提供了新的靶

  肠道微生态失 肠道微生态的稳定性源于定比例组菌群间的互相互相依在质和 形成一种生态平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 饮食环境衰老道动力异常及长期应用抗菌 尤其广谱抗菌药),可引起肠道菌群失 致微生态失衡肠道菌群表现为在种定殖移位生物学特征等方面的临床上可 现为腹泻便秘腹胀腹部不适甚至全身症失调严重度分为 为菌群变化

总数正常或稍减少无显著临床表现去除病因后

可自行恢复 度除了总数减少外表现为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腹泻等表现去除病因后不能自行恢复 度则是细菌总数极度减少正常菌群被少数非定植 菌群代替并过度繁殖肠道功能紊乱病情凶险出现二重感染需要积极治疗34

肠道微生态的检测方法

2.1  分子生物学技术  肠道微生态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肠道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组成传统的肠道菌 群分析方法包括培养鉴定显微镜观察和生化鉴定 但存在耗时长要求高成本贵影响因素多和敏感度低等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核糖 RNARNA研究的深入发展出了很多快速感和特异的检测新方法特别是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 术的发展使某些原本难以检测的细菌已能被检测到2.2  宏基因组及宏基因组测序   宏基因组又称元基因组或环境基因组宏基因组测序是以特定环境样品中全部微生物 DNA 作为对象进行测序以此提供广泛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信息测序技术已经从第 代发展第 读长经历了从长到短再由短至长的过程早期以16SRNA 为基础的测序技术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16SRNA 基因再通过多次Sa法完成测序此被称为第一代测序技Sa法即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的读取长度仅为数百个碱基每次只能获得部分取样基因的序 成本高敏感度低对低丰度微生物的分析效果不

2.3  高通量测序技术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是从二代测序技术开始又称下一代测序NGS技术次可对数十万到数百万条核酸分子进行测定快速经每个样品可产生高达数百万的读数缺点是读取长度非常短三代测序技术是单分子测序技术测序 时无需经过 PCR扩增 对每一条 DNA分子单独测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在广度上和深度上为宏基因组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近年来有人提出了第四代测序技术———固态纳米孔测序技术35高通量测序技术让全面深入分析复杂的肠道微生物成为可能

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正如火如荼新理论新技术新概念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与肠道微生态相关疾 病的研究也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TU IRZOZ ecerst steaseio 2014849

   se    2013941

 IYer st2011336

   AR .Mki   tit   2013536

   UZ io 2016666

     in  io201

  WE oo201166167

   an it201

    

   ci 2012680

 PE en ea2014445

  EREZ  it ev 201

VA 

2011717

at    en 201 46728

 NN  il ce201152324

 CAL NAst erat st201987987

TUAN CAL

er

ilio20120 21

 CC 

ilnd er201

   In 201131 131

   l.  ab  201

NA kide er201201

LE GI 2011616

 NB NB 

          dr alomze 201163132

   In   201

 OR  haceatea 201161112

   er ev     2014444

  ease  201

     .S20116 17

    atad 201262022

 GH     io2015052

    em 

2017375

 AD  201

ARMC    In 201

     201

34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肠道菌群失调诊断治疗建议中华消化杂志200929335337.

   er er en    ence ta201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