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detail information
浅析我国精准医疗的发展与对策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 作者/编辑:王芳 雷晓盛 | 发布时间: 2018-08-01 | 2665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世界医疗革命的洪流之中,一个新的医疗概念“精准医疗”悄然兴起,并迅速引爆医药和科技领域。精准医 疗是综合基因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科学,给患者提供个性化医疗的模式,以达到治疗效果精准化、患者获益 最大化。本文阐述了精准医疗的理念及特点,分析我国精准医疗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在我国发展精准医疗的 对策与建议。

“精准词最早起源于军事用语,指高度准确命中的武 器。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精准”应用于医学领域,诞生 了 “精准医疗”。精准医疗将生物医学、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应 用于医学行业,融合医学技术与信息科学,为医疗服务提供 更为准确、高效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为疾病提供个体化、差 异化的治疗与康复指导,使治疗效果精准化、患者获益最大 化。近年来,精准医疗迅速发展,很多国家制定了精准医疗 发展战略“精准医疗”时代的来临,将为我国医药领域带来 _系列新的变化,对我国医药行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目前我国精准医疗处于初级发展时期,在科研方面经验相对 缺乏,本文分析了我国精准医疗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我 国精准医疗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1精准医疗的概述

在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迈向精准医疗”的报告中首 次详细阐述了 “精准医疗” 1 ,精准医疗是综合现代生物医 学、信息科学技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临床数据,对疾病准 确分类,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断、预防和治疗,达到精准 疗效。

由于政策支持和现实需求的双重推动,精准医疗发展迅 速,它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首先,精准医疗强调精准、个性 化、准时、共享4个基本要素;其次,与传统医疗的定性、大 众、事后急诊、一次性的特点相比较,精准医疗通过医疗科学 技术与组学大数据等的完美结合,坚持客观、准确、完整、可 预防性、少侵入性的宗旨,打破了传统诊疗的“一刀切”战略; 精准医疗重点在于“精准”,综合外部环境、内在基因因素对 人的影响,对于疾病精准用药,准确治疗,形成更为准确的个 性化治疗体系,比起传统诊疗技术,更为精准快速,达到提高 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副作用和减轻医疗费用负担的目的。

尽管精准医疗概念提出的时间较短,但是人类社会探索 和追求病症的准确预测、诊断和治疗的历史由来已久,其中 我国传统中医药“辨证施治’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等智慧 的结晶与精准医学的理念就不谋而合。

2 我国精准医疗的发展机遇
2.1国家政策的支持2015年习总书记指示建立我国精准

医疗战略发展专家组,国家计划至2030年为精准医疗发展 提供600亿元财政支持,并将其列入国家“十三五战略规 划”。我国对基因检测等关键技术的政策正在逐步放宽2。 2014年国家发布了首批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试点单位;2015 年卫计委又公布了 109家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的试点单位, 基因检测行业得到逐步规范和发展;此外,国家政策的支持 也涉及到药物设计靶点、细胞治疗、生物医学大数据建设等 精准医疗的相关领域和支撑技术产业。

2.2强大的支撑技术体系助力精准医疗发展精准医疗发 展需要新技术、新设备和研发的支撑,需借助精准的诊断仪 器并建立相关的规范准则,为病症的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 实时疗效监控等方面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途径。如生物芯片 技术、基因组学类技术的发展使精准医疗具可操作性;另外, 实施精准医疗的关键是对临床数据的整合与应用,而生物信 息学、大数据科学的发展为精准医疗的应用提供了基础3。 2.3我国发展精准医疗存在比较优势精准医疗是以生物 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资源为基础,目前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从 事基因组学的研发机构华大基因以及具有竞争力的研究团 队,为精准医疗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资源。另外,我国人 口众多,可收集丰富的疾病临床数据,便于提供疾病对比资 源数据库;以食管癌为例,我国发病率最高,拥有全球60%的 食管癌患者,有利于建立大规模疾病队列。相对于其他分散 医疗的国家,我国大型综合医院,病人较集中,具有较快收 集、整理医疗数据的优势,为精准医疗发展提供基础。
2.4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体系精准医疗提供个体化治 疗,而我国古代医典中提出有关“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等 思想都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的原则4。我国中医文化源远 流长,通过综合中医文化与精准医疗的精神,将中医药科学 与先进的医学技术相结合,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坚持个性 化用药原则,对症下药,精准打击病症,将会为中医药的发展 和中国特色精准医疗提供新机遇。
3 我国精准医疗发展面临的挑战
3.1硬件技术及软件差距当前我国精准医疗的重要设备 和前沿技术主要依靠进口,在该领域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弱。另外,缺乏具有精准医学知识的医疗技术人员,对精准 医疗认识与掌握不够,相关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科研队伍相 对匮乏,对精准医疗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3.2数据库建立受阻信息收集、数据共享、生物样本共享 是精准医疗发展的重要环节5。然而在我国还没有完全开 放的医疗数据库,各大医院以自身拥有的信息数据资源为优 势相互竞争,数据共享更是举步维艰,医学数据库基础平台 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3.3精准医疗费用昂贵国内基因测序价格昂贵,对于现 阶段我国“看病贵”、医疗费用急剧增长的现状来讲,精准医 疗的推动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精准诊断除了收集患者信 息及样本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还要结合医生的医疗知识 进行精准判断;精准治疗需要个性化药物,为患者进行个性 化治疗,其中涉及大量的费用问题6。在精准医疗尚未成熟 的背景下,相应的医保控费制度有待完善。
3.4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缺失医疗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涉及隐私,如何保证数据安全与共享?患者及医护人员对数 据信息拥有什么权利与义务?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 确定。同时,医疗监管及患者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 业规范缺失,面对当今医患关系紧张,隐私侵权案发不断,医 疗事故频发的现状,没有法律的监管以及行业规范的约束, 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将会激化更深的矛盾7。 3.5前所未有的基因伦理挑战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 展,将会引发一些尚未出现的社会伦理学方面的问题,如侵 犯患者知情权、个人隐私泄露、医疗数据滥用等,我们需要组 织专家讨论这些可能出现的伦理学问题并提供预防和解决 的办法8。精准医学的发展呼唤精准医学伦理学的诞生,更 需要我们用全新的思维模式去审视和研究,在保障精准医学 良好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权益9。
4 对我国精准医疗发展的建议

无疑,精准医学是医学发展和综合实力体现的重要方 面。精准医疗应与疾病防控以及国民健康需求紧密结合。 我国精准医疗的突破性发展势在必行,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 标的实现。针对我国精准医疗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种种挑 战,笔者建议:

4.1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大精准医疗扶 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政策上支持精准医疗发展,有 条件的地区逐步将精准医疗项目纳入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促 进基因检测关键技术研发,降低和分担患者精准医疗的高昂 费用。同时,放宽政策吸收社会资本进驻精准医疗领域,发挥 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作用,为精准医疗提供更大的支持。
4.2加强我国精准医疗硬件软件建设,紧跟国际发展前沿 我国在医药高新技术和医学发展水平上均与发达国家存 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一方面,加强临床生命组学技术研发及 大数据平台建设,在“创新创业”背景下推动精准医学相关科 技领域的突破性创新进展,搞好精准医疗基础硬件建设;另 —方面,加强培养医学和数据科学的复合型人才,组建科研 团队,为精准医疗储备人才资源。
4.3紧密结合需求,发展中国特色的精准医疗精准医疗 的发展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及已有基础,结合国民的健康 需求,实现精准医疗的创新性飞跃。一方面,中西方的高发 疾病有所不同,加之我国丰富的临床信息资源与华大基因等 基因组学优势,要推动食管癌、肝癌、胃癌等国人发病率较高 的疾病研究达到国际先进行列10 ,惠及国民健康;另一方 面,充分发挥我国中医特色资源,推动中医药在精准预测、精 准诊断、精准治疗等方面与现代医学科技的紧密结合,开创 中国特色的精准医疗[11]。
4.4完善精准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监管体系我国医 疗市场的发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面对精准医疗带来的 更加复杂的医疗环境,要加强医疗保险体系、个人信息数据 收集与共享、医疗监管体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建 设,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净化医疗市场环境。
4.5加强精准医学下的医学伦理建设对于精准医疗背景 下的数据收集与共享及相关医疗活动,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对医疗数据的保护,加强相关问题的医学伦理学思考与 建设,提高行业监管和自我约束,减少患者负担,保护患者合 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ommittee on a Framework for Develo
ping a New Taxonomy of Disease. Toward precision medicine : Building a knowledge network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a new taxonomy of disease 〔R〕.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1.
[2] 王菲.精准医疗:诊疗个性化时代来临〔J〕.经济视野,2015,4 (10) :68 -69.
[3] 谢俊祥,张琳.精准医疗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 息,2016,22( 11) :5 -10.
[4] 周玉梅,陈琳,柏琳,等.论中医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J〕.中 医杂志,2015,57(12) : 1073 -1077.
[5] 李艳明,杨亚东,张昭军.精准医疗大数据的分析与共享〔J〕.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6) : 4-9.
[6] 王东雨,宇文姝丽.国外精准医疗可视化分析及启示〔J〕.医学 信息学杂志,2016,37 (1) : 13 -18.
[7] 田埂.‘‘精准医疗”引发医学革命J〕.中国经济报告,2015,18 (6) : 112-114.
[8] Fiore RN, Goodman KW. Precision medicine ethics:selected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in next - generation sequencing, clinical oncology and ethics 〔J〕- Curr Opin Oncol, 2016,28 (1):83 - 87.
[9] 陈恺.精准医学变革下的医学伦理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 2016,7 (15):23 -25.
[10] 杭渤,束永前,刘平.肿瘤的精准医疗:概念、技术和展望J〕. 科技导报,2015,33 (15):14 -21.
[11] 陈健,陈启龙,苏式兵.中医药精准医疗的思考与探索J〕.世 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16,18 (4):557 -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