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整体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已成为第二大致死性疾病,每年用于癌症的花费更高达1.16万亿美元[1]。如何降低肿瘤发病率,提高癌症综合疗效是面临的严峻任务。中医学重视从形、气、神的角度全面分析患病之“人”的特征而指导辨证论治。但目前肿瘤临床治疗的特征是偏重于从“形”的角度进行调控,以人患之“癌”的消除为主要目的,而忽视了患病之“人”的调控,尤其是人之“神”的维护。这是制约目前肿瘤疗效提高的
重要原因。因此,笔者试图从“神”在肿瘤发病和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出发,挖掘调“神”在肿瘤防治中的重要潜在价值,从而丰富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体系,为提高综合疗效提供思路。
神是生命的主宰,在肿瘤发病和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
中医所指“神”范畴广泛,涵盖现代医学所指的精神心理层面,精神心理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中都起到关键作用,并反复强调“神”在生命中的核心作用。如《素问·移精变气论》载:“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并确立“形与神俱”为养生瘳病的总则,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继而说明疾病的发生与神的失常导致正虚有关,《黄帝内经太素》中即载有:“神不定则邪客于形”。治疗上强调守神为要,《灵枢注证发微》载:“上工则守人之神……所谓神者,人之正气也”。其强调临证应把守神放在重要地位。《华氏中藏经》曰:“劳者。劳于神气也。伤者。伤于形容也”,说明劳者易伤人神气。“神”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也已经明示,如明代缪存济在《识病捷法·卷三》中言:“今夫积聚之服,因七情五志及饮食肉·而成者多矣”。
现代研究发现通过对“神”的调整,有助于肿瘤的防治。针对犹太人患癌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经历二战的犹太人群中,住过集中营的人群较未住过集中营的人群更容易罹患肿瘤,经历过大屠杀的幸存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从中可以看出精神因素在癌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3]。充 分说明社会心理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4]。现 代研究证实改善心理状态有助于防止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5]。
“形神并调”突破肿瘤疗效提高瓶颈
基于“形与神俱”在维护机体整体生理功能中的关键作用,刘嘉湘提出癌症是“天”“人”“地”三者之间平衡失调,环境、精神心理、生活方式异常所致的疾病,提出治疗癌症应注重“形神并调”[6]。积极促使癌症的治疗方向回归正朔,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扶正治癌”的精髓。
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然汉代以降,医家注重形气调理,而逐渐忽略了“神”的维护调养。多以调理脏腑功能,复常气化为要旨。中医治疗,渐失其“神”。如明代徐春甫所著《养生余录》载:“夫人只知养形,不知养神;不知爱神,只知爱身。殊不知形者,载神之车也,神去则人死,车散则马奔,自然之至理也”。清代顾世澄著《疡医大全》曰:“今之医,只知有形邪气,不知无形元气……无形者,神也……又安得有通神明而见无形者,与之共谈斯道哉”!
随着西学东渐,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从器官到组织,再到细胞分子,越来越细,只是看重“形”,而忽略了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状态,尤其是“神”的变化,也是现代医学人文关怀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也是目前恶性肿瘤疗效提高遇到瓶颈的重要原因。
“形神并调”的提出,主张“以人为本”为指导,重视人之“神”在肿瘤防治中的核心作用,采取各种中西医方法促使“守神”“全神”“得神”“精神不散”,从而保全正气得到防治肿瘤的目的,同时重视人之“形”的调治,包括脏腑气血功能的调护和肿瘤负荷的控制。将中医宏观调控的学科优势和现代医学精准干预的优势充分结合,有望突破恶性肿瘤疗效提供的瓶颈,促使现有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体系更趋完善合理。
调神治癌八法
调神是指通过主动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来维护人的心理及身体健康,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较丰富的调神方法体系。具体的方法分为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两大类,下面笔者就各种疗法从8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讨论。
1. 守神以调神 首先强调自身调整,道家提倡“清净无为”“贵柔”“归真返朴”“形神兼养”的养生思想,具体的方法包括辟谷、食气、导引、服食、接阴等以达到性(精神)、命(肉体)双修的境界[7]。现代研究则显示通过正念冥想可以减轻特 质焦虑、提高人体的免疫力[8] 。
自我调整的形式很多,包括气功、冥想、静坐等。气功历史悠久,是借外气、助内气达经气畅通,气血和畅,通过人的精、气、神的作用,加强心神调养以护神[9],应用于癌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提高人体细胞和神经体液免疫功能,增强患者抗病能力、缓解癌肿疼痛等作用,尤其在对癌症患者放化疗及中草药的治疗过程中都能起到不可忽视的协同作用。
2. 顺四时以调神 在首篇《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形与神俱”后,在第二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提出要顺应四时以养神。如记载:“春三月……以使志生;夏三月……使志无怒;秋三月……使志安宁;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春应意志向上,振奋精神;夏应精神愉快,切勿暴怒;秋应内心安宁, 不可悲忧;冬应心情含蓄,宁静无烦。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的精神调养应该顺应四季的变化,人生活在自然界,起居调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体气血情志的调养只有顺应四季的生、长、化、收、藏,方能颐养天年,而肿瘤患者的情志变化也应如《黄帝内经》所言,这样更有利于康复及治疗。
3. 针刺调神 《灵枢》篇记载大量针灸内容,关于调神占据大量篇幅。《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可知在古代已经认识到了治神在针刺中的重要性。而针刺的要点在于使神气相合, “故曰用针之要……合神与气。使神内藏”。东汉皇普谧《针灸甲乙经》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10]。孙思邈创鬼门十三针专治神乱之病,如疯病、邪病、癫狂,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异常的针刺方法[11];石学敏院士,在临床上强调醒脑即醒神、调神、安神的重要性,形成了以脑统神、以神统针、以针调神的学术思想[12];“凡刺之眞,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明,后乃存针。用针之要无忘养神。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10]。现代医学也为针刺调神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通过针刺督脉经穴能刺激中缝核内5-HT能神经元,同时使黑质和下丘脑等处5-HT含量增加,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脑部供氧和抗氧化能力,增强记忆能力,改善抑郁认知障碍[13]。
4. 药石调神(中药和西药)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记载:“论云丹砂,君为清镇少阴君火之上药,辟除鬼魅百邪之神物,安定神明则精气自固,火不妄炎则金木得平,而魂魄自定, 气力自倍”。对朱砂的安神作用有明确的认识。现代的安宫牛黄丸中仍然在用金箔,即是取其安神之功。当代中医根据病症的虚实将安神剂分为重镇安神与滋养安神两大类,其中重镇安神常用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等,滋养安神常用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等。由于失神的病机各异,临床上并不拘泥于此。现代情志疾病验方有抗抑郁症胶囊、郁可欣胶囊等[14]。西药的应用重点是调节患者的生物钟[15],诱导患者入睡,加深睡眠深度,从而恢复患者的自然睡眠规律,使患者精充气足。
5. 导引调神(包括运动疗法) 导引疗法包括太极拳、瑜伽、八段锦、易筋经等,长期打太极拳对降低焦虑情绪有积极影响,而易筋经则对降低抑郁情绪的积极影响最大[16]。由于八 段锦的各种动作可使内脏受到牵拉,脏腑得以按摩,而放松功则以调心联系为主,其能够实现对大脑皮层功能与情绪的有效调节[17]。
瑜伽在锻炼同时往往伴随冥想,其中更包含心智和灵性的成长;体式不仅可以调节身体状况,也可以对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刺激功能。瑜伽注重呼吸训练和冥想,通过调节气息,净化心境,使心灵达到宁静与祥和。通过瑜伽训练对抑郁及焦虑的缓解作用,可见确实有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18]。
适度而有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19]。运动可 以使脑内啡肽量增加产生良好的情绪感受[20]。在锻炼过程中或 锻炼后,内源性大麻素通过激活大脑奖赏区大麻素受体而产生奖赏反应,使锻炼者感受到“跑步者高潮”体验,这类体验包括情绪改善、幸福感、焦虑降低和锻炼后平静等[21-22]。此外,锻炼可引发多巴胺释放来缓解或降低抑郁等消极情绪[23]。有氧运 动一方面能改善心境和减少应激状态,可降低抑郁症的焦虑状态[24];另一方面,有规律的肌肉训练,可以降低患者的应激水平,增强应对疾病的自信心,提高主观幸福感,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5]。
6. 音乐调神 中医有五音之说,宫商角徵羽,对应相应的五脏,通过不同的音乐来调节相应脏腑的气机运行。《史记·乐书》书中多处提到音乐可以治病:“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26]。可见汉代即知晓通过音律可以使人耳目聪明,精神流通。《医宗金鉴》载:“喜心所感,忻散之声。怒心所感,忿厉之声,哀心所感,悲嘶之声。乐心所感,舒缓之声。散心所感,正肃之声。爱心所感,温和之声”[27]。更是对不同的声音与心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音乐疗法的治疗原理是通过人为诱导的方法改变患者的心理感受,从而促进生理功能的改善,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和谐优美的旋律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当患者的心情有所平复后,之前伴随糟糕心情而来的抑郁烦闷的情绪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28]。
7.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由来已久,早在《素问·血气形志》中即载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推拿主要以气海、关元、章门、期门等小腹和胁肋的俞穴为主,配合背部肝胆俞穴,进行推拿以促进肝经气血的通畅顺行, 以腹部特有手法结合传统的俞募配穴共收疏肝行气之效,对于广泛性焦虑
症具有明显的调神解郁的作用[29]。通过推拿头部、腹部、背部的 腧穴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30]。通过推拿治疗,是人体气机通达于“天”“地”“人”三者之间,则肝气得疏,郁气得解[31]。
8. 认知行为干预(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的干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心理治疗,包括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等[32]。研究 证实心理治疗能使得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增多从而提高宫颈癌化疗患者免疫力,并能通过抑制降低5-HT、BDNF从而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33]。
教育性干预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指导、提供信息等进行的干预方法[34]。通过在宫颈癌患者及HPV阳性高危人群实施教育性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焦虑[35],由于教育性干预往往采取的是群体式讲授,患有相同疾病的患者聚集在一起,除了共同接受心理疏导外,彼此之间通过交流,相互鼓励, 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从而改善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因此, 可以明显地减轻或消除肿瘤患者伴发的焦虑心理[36]。
调神治癌展望
1. 调神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亟待普及 首先在医生和患者群体中均进行积极教育,使其认识到调神的重要性,然后再具体的调神方法进行推广应用,逐渐形成针对不同肿瘤人群和病期的具体方法体系。
2. 将调神内容完善入现有的恶性肿瘤疗效评价体系 现存疗效评价标准,过于注重生物学指标、忽视精神心理和社会经济影响的弊端[37]。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神”的变化体现不明 确,难以引导医生和患者充分重视。建议把调神的评估指标作为疗效评价的一部分。具体的评价内容可以从历代记载和现代肿瘤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中进行梳理和抽提。
3. 加快调神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在确定神的内涵和外延后,可以制订神评估的具体内容,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的方法建立评估体系[38],然后设计临床研究进行客观评估。目前大量的精神心理量表可以作为参考,可以从内分泌、免疫因子的角度筛选体现神状态的客观指标。而基础研究发现,NK 细胞是先天免疫防御癌症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抗肿瘤作用已在多种癌症中得到证实,通过动物实验证实,NK细胞可能在富集环境诱导的综合肿瘤抗性中发挥作用[39],相信以后有更多的模型出现。
本文提出的调神八法,涵盖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但仍不能完全涉及到所有的调神之法,其中由于国家、民族、宗教信仰的不同,仍然有更多的调神方法有待我们去发掘、整理。在此, 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藉此文引起各位同仁对调神的重视,期待肿瘤治疗回归“以人为本”“形神并调”的正朔,促进恶性肿瘤整体防控效果的提高,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恶性肿瘤过程中彰显中医学认知生命健康的独特优势。
参 考 文 献
[1] 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http://www.who.int/cancer/en/, 2018-10-26
[2] Vinraviv N,Dekel R,Barchana M,et al.World War Ⅱ-related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breast cancer risk among Israeli women:a case-control study.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2014, 26(3):499-508
[3] Keinan Boker L, Goldbourt U.Cancer incidence in Holocaust male survivors:An Israeli cohort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6,139(11):2426-2435
[4] Price M A,Tennant C C,Smith R C,et al.The role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rcinoma:Part I.Cancer,2015, 91(4):679-685
[5] Gudenkauf L M,Ehlers S L.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hip care.Breast,2018,38:1-6
[6] 田建辉,刘海涛.通以治癌.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8):5-8
[7] 卢锦彬.道家内丹学研究及其养生价值.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8] 任志洪,江光荣.正念冥想对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元分析.心理学报,2018(3):283-305
[9] 章长立,章荣涛,叶振仙,等.中医神在癌症中的防治作用. 天津: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2009:359-362
[10]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王晓兰,校.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1997:1,46
[11] 张留超.鬼门十三针针灸学术思想探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杂志,2012(9):1014-1014
[12] 田晓芳,任雪松.针刺与治神学术思想研究进展.四川中医, 2013(12):148-150
[13] Quang N B,Thanh N H,Hai N Q,等.针灸与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改善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meta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99):120-124
[14] 隋兵,赵麟萱,丁晶鑫,等.中药复方治疗情志疾病的研究进展.质量探索,2016(5):38-39
[15] Refinetti R.Integration of Biological Clocks and Rhythms// Comprehensive Physiology.John Wiley & Sons,Inc,2012: 1213-1239
[16] 章崇会,马红宇.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焦虑、抑郁情 绪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3):407-409
[17] 尹海燕,赵柏庆,廖衍强,等.八段锦联合放松功对糖尿病并发情绪障碍患者血糖、情绪障碍的影响.河南中医,2016, 36(12):2214-2216
[18] 熊梅,李彦章.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398-400
[19]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问题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6
[20] Boecker H,Sprenger T M,Henriksen G,et al.The runner’s high: Opioidergic mechanisms in the human brain.Cerebral Cortex,2008, 18(11):2523
[21] Dietrich A,Mcdaniel W F.Endocannabinoids and exercise.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4,38(5):536
[22] Ogles B M,Masters K S.A typology of marathon runners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of motivations.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2003, 26(3):69-85
[23] O’Neal H A,Dunn A L,Martinsen E W.Depression and exerci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2000,31(2):110-135
[24] Kupfer D J,Frank E,Perel J M,et al.Five-year outcome for maintenance therapies in recurrent depression.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92,49(10):769-773
[25] 郭莉娟.有氧运动结合肌肉训练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 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11):18-19
[26] 汉·司马迁.史记(乐书第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1211,1236
[27] 清·吴谦等.医宗金鉴(中册).郑金生,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6:716-717
[28] 张少宇.浅谈音乐在抑郁症治疗中的运用.艺术评鉴, 2017(23):173-174
[29] 徐昭,孙庆,王金贵,等.腹部推拿治疗肝郁气滞型广泛性焦虑症临床对照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85-1687
[30] 王玉霞,周运峰.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疗效及 其对抑郁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9):3842-3844
[31] 付黎明.“三才配穴推拿法”对原发性失眠(肝郁化火型) 焦虑抑郁状态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6
[32] 沈雁英.肿瘤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
[33] 王兰英,李冬梅,黄可欣,等.心理疗法对宫颈癌化疗患者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691-692
[34] 陈春霞,李际君.教育性干预对CIK细胞与树突状细胞治疗后 抑郁的影响.河北医药,2010,32(8):968-969
[35] Molokwu J,Penaranda E,Flores S,et al.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a promotora-le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on cervical cancer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knowledge among predominantly hispanic primary care patients on the US-Mexico Border.Journal of Cancer Education,2015,31(4):1-7
[36] 刘彦华.教育性干预对肿瘤患者焦虑的影响.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8,22(4):366-367
[37] 田建辉,王琳,施志明,等.论生存质量与中医疗效评价.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4):32-34
[38] 杨蕴,阮春阳,杨美清,等.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8,39(8):873-877
[39] Lei Cao,Xianglan Liu,En-Ju D.Lin,et al.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activation of a brain-adipocyte BDNF/Leptin axis causes cancer remission and inhibition.Cell,2010,142(1):52-64